第1282章 《英雄出少年》?《尘埃里开花》?
第1282章 《英雄出少年》?《尘埃里开》?
“胡戈、马伊莉、唐艳、辛止蕾、游本倡、喻蒽泰……”
微博上,《繁》定角名单公布的第一时间,便直接冲上了热搜榜,并引发了大量热议!
特别是吴一凡的那些粉丝,更是纷纷冲到了王家伟微博底下,发出了强烈质疑与不满。
“之前不是说好了,要用我们家吴一凡哥哥的吗?怎么又变成胡戈了?他演技能有我家哥哥好吗?”
“论到人气、热度、流量,我家吴一凡哥哥哪点比不上胡戈?凭什么要弃用我家哥哥?”
“呵,影视圈水可真够深的,都已经定好的资源,竟然都还能被抢?”
“我就一直觉得胡戈这人特别能装,得瑟什么啊?都已经是老男人了,还整天营销什么颜值,真是不要脸。”
“强烈要求继续启动我家哥哥!胡戈给我滚粗!”
也不知道是谁爆料出来的,说是胡戈抢了吴一凡的资源,并表示“阿宝”这个角色应该是后者的。
而那群粉丝们还真就信了,一个个表示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骂战就这样爆发了。
胡戈的粉丝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眼见自家偶像被骂,反击虽迟但到,一点都没怂。
“我们胡椒粉只是老了,还没死呢!”
打着这样的旗号,胡戈的那群90后粉丝直接与吴一凡的00后粉丝们拉开了战斗模式,一时间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所以说,《繁》的男主角,最初居然定的是吴亦凡?”
此时,恰好任忠伦就在身旁,陈飞也犯不着再去问其他人。
毕竟上影作为这部剧的投资方之一,任忠伦肯定知晓内情。
“没错。”任忠伦很显然对网上的最新动态了如指掌,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
他甚至还特地解释了一下:“当初敲定这个项目的时候,吴一凡还是耀莱旗下的艺人,从某种层面来说,也算是魔都影视圈子利益共同体的一员。
那时候,他的人气正盛,形象和流量都符合《繁》男主角的预期,所以顺理成章地就被定下来了。
但如今时过境迁,他早已和耀莱解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还和环球音乐达成了合作,在音乐领域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从魔都影视圈的核心利益圈中脱离了出去。
再加上这几年他在影视圈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出演的作品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率都不尽如人意,演技也备受诟病……
综合这些因素考虑,这个项目自然就不再适合继续启用他了,更换男主角也是很正常的。”
任忠伦说这番话的时候,神色平静,语气淡然,仿佛这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没有丝毫情绪波动。
在他看来,网上那些骂声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是一阵风罢了。
那群疯狂的粉丝也就是闹腾几天而已,热度维持不了多久就会自行消散,没了声音。
等热度降下去之后,安排水军和营销号在网上带带节奏,把舆论风向扭转一下,所有的争议自然就会悄无声息地消失,一切又会恢复平静。
毕竟这种演员定角和换角的事情在影视圈里早已是屡见不鲜,大家也早就习以为常了。
别说是这种事了,哪怕是社会舆论热点事件、复杂的官司案子,背后也常常有着类似的操作手段。
在这个充满各种利益和人际关系纠葛的圈子里,舆论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被操控的工具。
任忠伦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和陈飞探讨起接下来该如何扭转舆论,为新确定的男主角造势。
毕竟胡戈的工作室正挂靠在飞跃影视旗下,大家都相当于是一张网上的人,有着共同的利益。
“微博那边,到时候我可就打着你的旗号,尽量让他们给点优惠,多推推咱们的宣传内容了哈?”任忠伦笑着看向陈飞,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嗯。”陈飞点了点头,并没有拒绝。
助推胡戈、压制吴一凡,对他来说自然是可行的操作。
除了利益链相关以外,他跟胡戈之间的关系,也天然使得他站在了胡戈这边。
可就在点头的瞬间,他却又莫名想起了几年后的那桩经典订婚案件。
事件中,舆论被各方势力肆意操控,掀起了惊涛骇浪!
由此可见,这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
如果运用得当,朝着合理合法的方向引导,那自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助力项目成功,推动社会发展。
但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结合利益偏向,或者被一些极端思想,比如女拳“霸权”所裹挟,那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会释放出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
打开这个魔盒倒是轻而易举。
可一旦打开,想要再把那些负面的东西收回去,重新关上它,可就难如登天了!
……
时光匆匆而过,国庆档的电影市场热潮正如火如荼地持续升温。
每一天都有新的观众怀揣着对优质影片的期待走进影院,让这个国庆假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而从国庆档开启的第三天起,电影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仿佛一幅逐渐展开的画卷,轮廓与脉络慢慢定型。
在这场激烈的票房争夺战中,《刺杀小说家》凭借其独特的剧情、震撼的特效以及演员们出色的演绎,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今年国庆档最大的赢家,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和票房,也收获了极佳的口碑。
紧随其后、位列第二的则是《我和我的家乡》。
这部电影虽然口碑有不小的分化,但那些温馨感人的故事,以及从多个角度展现出来的祖国各地的发展与变迁的扩张,还是成功唤起了观众们深深的家国情怀,获得了蛮不错的人气和票房成绩。
排在第三位的《姜子牙》,倒也算是延续了神话动画的风格,凭借精美的画面吸引了不少观众。
只可惜在故事性的表现上较为乏力,所以日新增票房一直在下跌。
而《急先锋》以及提前上映的《夺冠》,相对而言就要逊色不少。
特别是后者,虽然有着中国女排热血故事作为强大的内容支撑,但在国庆档众多影片的激烈竞争中,排名相对靠后。
现如今,电影圈内已已经有消息传开了,华影和欢喜传媒都快后悔死了!
如果当初能预见到《夺冠》在口碑上如此强劲的潜力,就应该果断将其安排在国庆档上映,与其他影片一同争夺流量与排片来着。
然而,现实却是提前几天上线,使得影片过早地揭开了神秘面纱,缺失了那份能在国庆档集中爆发的吸引力。
再加上国庆档期间多部新片纷纷上线,竞争异常激烈,各方资源被大幅瓜分,导致《夺冠》几乎没能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掀起太大的热议与热度,实在是令人惋惜。
至于在3号上线的《一点就到家》,那2123万的票房成绩,甚至都不值得媒体去过多报道。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还算不错,恐怕都没太多人去关注。
不过嘛,秉持着欣赏的态度,陈飞还是特意去电影院看了一遍这部电影的成片。
负责扛票房以及讲故事的,主要是刘浩然、彭昱敞、尹昉、谭焯、张琪等人。
故事讲述了三位返乡的年轻人在云南古寨黄路村,带领村民们一起创业,最终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故事。
虽然影片主打的是青春/喜剧题材,但却又包含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话题。
所以,这个题材看上去还是蛮新颖的。
陈飞一边看着电影,一点刷新着豆瓣这边网友的评价。
而对于这部电影,大家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
“感觉就像高考的高分作文,很会解析命题,并找到一个免俗的突破口,把送快递从送到快递变成送出快递,格局一下子就以小博大了!”
“呵,这不就是阿里出的毒鸡汤?携带私货罢了,在下沉市场里要是不标明‘聚划算’,我还以为是拼多多的宣传片呢。”
“土气扶贫题材本身不够吸引人是一,节奏零碎是二,演员演技一般是三,图个搞笑看一看就算了,至于演技嘛,个人觉得彭昱敞>刘浩然和尹昉,彭彭演技越来越返璞归真了。”
“很明显,这就是低配版的《中国合伙人》罢了,角色有趣是真的,看上去励志也是真的,但细品之后就会发现,想成功还得靠外挂支撑。”
“不愧是阿里巴巴的宣传片,居然把淘宝的‘口红一哥’也给拉来拍电影了。”
咦?!
正翻着评论呢,陈飞陡然一愣。
口红一哥?
不就是卖眉笔那蠢货吗?
等他抬头再去看大荧幕时,刚巧,那油头粉面的家伙正在教彭昱敞、刘浩然和尹昉三人该怎么带货呢。
看到这里时,陈飞已经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兴趣了。
本来他还想着看一看,阿里是不是已经在“新世纪、新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方面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可等看一半后他才发现,这其实就是阿里影业推出的、用来宣传阿里巴巴的一部“广告片”而已。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这种宣传哪怕放到拼多多上也非常合适。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影片中插入了各种阿里巴巴旗下平台的推广和软广,都能被拼多多顺手拿去当做自己家的宣传片了。
淘宝近几年在用户规模和新用户接纳方面,已经被拼多多逐渐甩在了身后。
再加上马芸退出后,新上任那位又搞出了一系列昏招,都快把这家万亿市值的企业给干成夕阳产业了。
走出电影院,陈飞正准备去参加下一场活动呢,可这时,就见微博突然弹出来了一个弹窗消息。
【陈凯哥新作正式立项!】
这个标题对于整个影视圈而言,无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反正陈飞是没忍住,直接点击了进去。
“今日上午,著名导演陈凯哥筹备已久的电影《尘埃里开》正式立项,故事改编自其个人自传《少年凯哥》,承载着其对青春的深切回望与致敬。”
“据公开内容显示,《尘埃里开》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特殊时期。
几位热血少年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奋力拼搏,与命运展开激烈较量。
他们在困境中迷茫、探索,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并对生活和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除二十一世纪盛凯影业外,博纳影业将作为联合出品方,为该片‘保驾护航’,而陈凯哥导演的夫人陈虹,也将再次出任其新片‘制片人’这一职位。”
上世纪60年代?
看着这个背景,陈飞脑海中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姜闻!
毕竟论到对这个时期最为了解,且剖析最深的,姜闻绝对是导演圈中排前三的。
刚好,陈飞接下来要去参加的是一个关于文艺片的研讨活动。
而姜闻作为国内文艺片导演领域中的一员,自然也是要出席的。
于是,陈飞兴致勃勃的来到了活动现场,很快便找到了正跟贾樟柯热聊着的姜闻。
只不过嘛,当他把陈凯哥的新项目《尘埃里开》的消息说出来时,却听到面前的姜闻突然冷哼一声:
“他陈凯哥一个富家子弟,懂个屁的哪个时代?”
一听这话,陈飞顿时乐了,“你比他还懂?”
姜闻哼哼了两声,仰着头,一字一句道:“我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故事,你瞧好吧,一旦问世,绝对能技惊四座!”
“哦?什么故事?”陈飞好奇的看着他。
“少年为了实现音乐梦想,自幼随父离家求学,面对未卜前程,全家初衷不改,于逆境中积累,自困境中突围,终有一日,英雄豹变,十七岁的他登上顶级艺术殿堂,以其巅峰表现征服世界!”
姜闻越说越起劲,到最后,更是连电影名也给一并说了出来:
“我准备把我这部新片的名字设置为《英雄出少年》,专压他陈凯哥的《尘埃里开》!”
很显然,哪怕已经过去27年了,可姜闻却依旧还对陈凯哥不让他演程蝶衣而耿耿于怀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