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85章 分析

    第1085章 分析
    这三年里,郑鸿逵同王夫之一起出使欧罗巴,两人虽是一文一武,但交往的很是不错,而且郑鸿逵也不是纯粹的武夫,他可是读过书的人,甚至在崇祯三年还考中过武举人,假如不是因为后来京中大变,崇祯皇帝被朱慎锥取而代之,说不定郑鸿逵还是一个武进士呢。
    武举虽比不上文举,可能考中武举的人怎么可能不通文墨?何况郑鸿逵之前还尝试考过秀才,虽未中但从才学而言已有秀才的程度,仅仅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这三年的交往中,郑鸿逵和王夫之早就成为朋友了,两人之间也没什么文武之别。郑鸿逵异常佩服王夫之的才学,一路上以副使的身份尽心辅助王夫之圆满完成了出使任务。而王夫之对郑鸿逵同样也是如此,在来往的一路上,他们遭遇过海上风险,假如不是当时郑鸿逵沉着冷静指挥得当,哪来的后来安然返回的可能?
    “日渐兄是担心回了京师后被朝廷问罪?”王夫之一言道出郑鸿逵心中的担忧。
    郑鸿逵没有回答,可神色却证明了这点。
    “你呀你,实在是多虑了。”王夫之见他如此笑道:“你我出使这几年,大明这边发生了什么,朝廷又如何处置郑芝龙的,我同你一样皆是不知,但如日渐兄担忧郑芝龙之事会牵连到自身,我觉得倒不必担忧。”
    “这是为何?朝廷眼下已处置了福建水师,郑芝龙郑芝豹兄弟入京安置,而且南北海军已设,郑氏实力基本瓦解,我本就是郑氏族人,郑芝龙的族弟,之前又掌控山东水师,既然是这样,如何又同我无关?”
    “你呀,关心则乱!”王夫之伸手点点,当即说道:“当今陛下是如何人物,你我难道不知么?陛下乃我大明不世之明君,正是有陛下在,这些年我大明才能内平叛乱,稳定地方,外御强敌,得以中兴。”
    “三年前陛下令我二人出使欧罗巴,其用意究竟如何,难道你真以为仅仅是为了对付郑芝龙不成?没错!郑芝龙此人我虽未见过,更没打过交道,但却对此人有些了解。当年郑芝龙纵横四海,声势浩大,其势力被称为海上霸王也不为过,之后朝廷招安于郑芝龙,郑芝龙弃暗投明归顺朝廷,朝廷也未亏待于他,先封游击将军,后为福建水师提督,掌总兵官职,又加封伯爵,皇恩浩荡丝毫不为过。”
    “可郑芝龙又是如何回报朝廷的?归属朝廷后,他名为我大明官员,却对朝廷却无多少忠心,盘踞福建,形同割据,在南海肆意妄为之事可是不少。其他的不说,仅仅是这南海地区,我记得当初郑芝龙就派船封锁海域,对来往船只收取费用,而这些收入每年何止百万?却从不上缴朝廷全部截留,用于自己养兵和挥霍享乐,仅此一点简直是胆大妄为,如何能称为人臣?”
    听到这话,郑鸿逵顿时一惊,他万万没想到王夫之居然连这个事都知道。作为郑氏族人,郑鸿逵当然清楚郑芝龙干的这些破事,不过看在郑氏族人的份上郑鸿逵从未举报过郑芝龙,只是当做不知。
    毕竟这种事郑芝龙不是做了一天两天了,可以说他当海盗的时候就在干。等被朝廷招安后,郑芝龙也从未停止过,如此大的财源,他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王夫之淡淡一笑,也不解释,继续道:“之前的福建水师由上至下都是郑芝龙的人,整个水师可以说铁板一块,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我曾听说前福建巡抚熊文灿上书过朝廷,言之小琉球有荷兰人盘踞,占地筑城,奴役我大明百姓。此事陛下大怒,朝廷更下旨给郑芝龙,令其发兵攻打小琉球,驱逐岛上的荷兰人,但旨意下达后郑芝龙一直未有行动,几番推脱不往,他究竟是如何想的暂且不提,仅此一点,朝廷如何能容得了他?”
    郑鸿逵默默无语,这件事他也知道,当时他也觉得郑芝龙这样做有些不妥,不过郑芝龙这家伙自大惯了,而且当时他已是山东水师提督,早就离开了福建,所以也没在意。现在王夫之这么说仔细回想起来,郑芝龙的确有取死之道。
    王夫之又说了几件郑芝龙的狂妄所为,分析后告诉郑鸿逵,朝廷之所以向郑芝龙下手那是郑芝龙自找的。可以说大明并没亏待郑芝龙,以郑芝龙海盗出身的草莽,招安后不仅给了高官厚禄,甚至还给了爵位,仅从这点来看朝廷待郑芝龙已是仁至义尽。
    孟子曾言: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可他郑芝龙却是怎么干的?受了朝廷的恩惠非但不想着如何报效朝廷,反而对朝廷阳奉阴违甚至暗中做出了这些事,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能忍的?
    假如大明是之前的模样,天下一片大乱,崇祯皇帝又没什么能力,为了避免东南动荡或许会装作不见忍下郑芝龙的举动。可问题在于现在的皇帝可是朱慎锥,朱慎锥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是如何上位的?这可是一个以宗室身份暗中积蓄力量,突然起兵发动靖难打进京师,成为天子的猛人。
    之前把大明搞得天下大乱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流寇都逐一败在朱慎锥的手中,不是被俘就是被杀。而在辽东,从努尔哈赤起兵后就让大明苦不堪言的建奴也在朱慎锥的手中被遏制,甚至接连吃了败仗。
    这样一个猛人,他郑芝龙想继续忽悠?把皇帝当傻子耍?这不是取死之道么?皇帝必然会解决郑芝龙的问题,顺势一并把整个郑氏集团也处置了。
    但郑鸿逵和郑芝龙不一样,虽然郑鸿逵是郑芝龙的族弟,可两人早就分道扬镳了。早在好些年前,郑鸿逵就离开了福建去了山东任职,而且在山东任职中郑鸿逵敢打敢拼,立下了不少功勋,之后更因为战功步步高升,这才有后来朝廷让他执掌山东水师,成为水师提督的赏赐。
    何况郑鸿逵当年在郑芝龙手下并不受重用,帮着郑芝龙打下了这么大的基业却只是一个区区百户之身,之后离开郑芝龙也是因为郑鸿逵觉得没有出头可能做出的决定。而且离开郑芝龙后,郑鸿逵也没和郑芝龙眉来眼去,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功勋卓著,这样一个将领朝廷为何要处置于他?
    难道就因为郑鸿逵是郑芝龙的族弟?可别忘了眼下南洋海军提督可是郑芝莞,郑芝莞和郑鸿逵不一样都姓郑?不都是郑芝龙的族弟?
    既然朝廷能容得下一个郑芝莞,怎么可能容不下他郑鸿逵呢?至于郑鸿逵所想的当初皇帝故意派他出使欧罗巴,调离山东水师,表面看是对郑鸿逵的防备和不信任,可王夫之却觉得也许真相并非如此,或许是皇帝对郑鸿逵的爱护之心也未尝不可能。
    毕竟一旦朝廷向郑芝龙下手,郑鸿逵作为山东水师提督得知消息后究竟怎么做?不管是大义灭亲或者是出于亲情向皇帝求情,这对于郑鸿逵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一旦卷入了这件事中,郑鸿逵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会处于尴尬境地,与其如此倒不如提前让他离开大明去欧罗巴跑一趟,提前避开这个旋涡,等从欧罗巴回来了大局早就已定,郑鸿逵也不必再为此事烦恼。
    “日渐兄,陛下是怎样的人,不用我说你自然也清楚,陛下如想对你动手何必绕这样大的圈子,这样的心思呢?依我来看,这是必是对你的拳拳爱护之心啊!日渐兄为国不仅有大功,更简在圣心,郑芝龙是郑芝龙,日渐兄是日渐兄,岂能混为一谈?”
    听到这,郑鸿逵眼睛顿时一亮,对啊!朱慎锥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皇帝难道会是普通人么?何况当初朱慎锥真要向自己动手何必那么麻烦,召他入京后直接动用锦衣卫就能把自己抓起来,而他也无力反抗。
    可偏偏朱慎锥故意把他派去了欧罗巴,还升了自己的爵位。按照王夫之所说的可能性极大,这是对自己的爱护,不希望自己卷入这场风波中。
    想到这,刚才还颓废的郑鸿逵瞬间变得精神抖擞起来,只要圣眷还在,皇帝没有要处置他的打算,郑鸿逵还担心什么呢?至于山东水师,虽然水师初建时郑鸿逵是出了大力的,而且还从福建带去了一帮老兄弟作为班底,可山东水师毕竟和福建水师不一样,后续的山东水师组建完成并非郑鸿逵的私军,而是真正的朝廷军队,现在山东水师改编成为了北洋海军,哪怕他回来后不再任命为提督,仅凭自己之前的官职和功勋还有出使的这份功劳,皇帝也绝对不会亏待自己。
    终于想通了,郑鸿逵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心中的石头也彻底落了地。
    见他如此,王夫之也笑了起来,他刚才所说的并非全是安慰郑鸿逵,的确是凭着自己的分析和猜测,而且他也不觉得皇帝真会对郑鸿逵下手,如果皇帝真有这个意思的话,那么在自己出使之前皇帝必然会对自己有所交代,来往欧罗巴数万里之遥,在这么久的时间内,这么长的路程中,以有意对无意,悄悄处置掉郑鸿逵不是件最容易不过的事么?
    到时候就算郑鸿逵死了,回到大明后就以一个路上感染风寒救治无效上奏即可,谁都挑不出毛病了。可皇帝从未有这样的交代,反而出发前叮嘱两人要好好配合,做好这一次出使任务,由此可见皇帝的确没有对郑鸿逵动手的半点念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