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48章 曹操:刘备有的,孤不能没有

    第248章 曹操:刘备有的,孤不能没有
    却说李翊自提河北万余兵马,不等刘备大军到来,便率先向巨鹿发动了突袭。
    时巨鹿守将乃曹仁也,因李翊打得突然,未及防备,将城外的树木巨石一一清理干净。
    被李翊临阵垒了配重式投石机,机如巨雷,石破天惊。
    自白日到夜晚,轮番轰炸城墙。
    晚间时城墙已经轰出一个巨大缺口,齐兵得以不用攀附云梯蚁附登城。
    自缺口处,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曹仁手执白刃,于巷间厮杀,斩杀数人。
    然李翊所择之万余士卒,皆乃百战之兵,悍勇无畏。
    守军原本就被这投石机震破了胆,待到要狭路相逢勇者胜时,更加难抵齐军的兵威。
    但见齐将张辽持戟先登,率百余刀队,结阵而进。
    刀光如雪,魏卒触刃即碎。
    行至巷口时,魏军又于顶楼处,以火油罐阻敌。
    烈焰腾空,不想齐军重甲兵竟踏火而行,铁靴烙地滋滋作响。
    曹仁披发浴血,手中白刃已崩出缺口,犹吼声如雷:
    “魏公必至,诸君死战!”
    然任凭曹仁如何鼓舞士气,都难抵挡得住杀急眼了的齐军。
    眼看齐军越来越多,涌进城内,曹仁仰天长叹:
    “……巨鹿失矣!”
    遂率亲骑十余,劈开西门尸堆,数骑走广平而去。
    入了城,李翊照例命人清点战场。
    得曹仁未及焚毁粮秣五万斛。
    又得金帅盔一顶,李翊将之赏赐给了先登有功的张辽。
    然后登上城楼,见暮色中曹仁败走烟尘,笑谓众将说道:
    “……曹仁既去,我无忧矣。”
    凭良心讲,
    曹仁算是整个曹营里,能力相当出众,且极为擅长防御的将领。
    要不然曹操也不会把极为重要的东线战场交给曹仁。
    李翊担心,等曹操做好准备,不断为东线的曹仁增添防守资源。
    到时候慢慢啃,将使齐军付出惨痛的代价。
    所以不惜舍弃辎重,不等刘备大军,只带一万人,星夜奔袭巨鹿。
    打了个曹仁一个措手不及,让他来不及坚壁清野。
    这才使得配重式投石机得以再次亮相,大发神威。
    可饶是如此,依然遭到了曹仁率军的奋力抵抗。
    师长级别的高官,不惜亲自手执白刃来战场上拼杀。
    可见曹仁也知道巨鹿有多重要,丢了他,对曹操会有多大影响。
    巨鹿本就是平原地形为主,无险可守。
    加之它土地肥沃,是冀州重要的粮仓。
    当年袁绍,和历史上的曹操都是在这里征粮的。
    所以曹操瓜分冀州时,坚持索要巨鹿。
    而李翊之所以敢把巨鹿让给曹操,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地方好打。
    今天给了你,明天我来个突袭,打你一个不备,它就又成了我的了。
    最终,李翊这支齐军死伤也高达三千七百余众。
    没办法,这就是攻城战,这就是绞肉战。
    再是英勇的士兵面对千军万马,飞来的无数刀剑,也难保不会有一失。
    当一支军队死伤比例来到了30%时,它就失去了战斗力。
    所以李翊也不着急继续进攻,他要先守住自己的胜利果实。
    于是各分兵一千,守住两个隘口。
    自己则率剩余大军,入城抚民,修补城墙。
    时曹操尚在魏郡整备军马,闻说曹仁兵败,丢了巨鹿。
    大惊失色,但还是先遣人安抚曹仁。
    一面又继续使人催督东郡、陈留、颍川、关中的兵马。
    他知道,现在齐国只是暂时拥有巨鹿。
    只要集齐兵马,他就能够一鼓作气,夺回巨鹿,甚至是将冀州剩余领土一并给收入囊中。
    曹操比起刘备,他最大的优势其实是空间换时间。
    由于主战场选在了河北,或者说就是冀州内部。
    那曹操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将魏国的兵力投入到战场中去。
    而刘备从淮南、徐州征调的人马,却得先从青州绕到冀州去。
    这期间耽误的时间,肯定是要比曹操更长的。
    曹操就是要趁刘备大军未到,用兵力优势打出战略优势来。
    “……诸卿勿躁,且敛兵固守。”
    “李翊兵寡,必不敢进,待吾大军云集——”
    “非惟收复巨鹿一城,冀州遗疆诸郡,亦当尽入吾彀中,作我魏土矣!”
    曹操安抚战败的将领。
    不安抚不行,现在是刘备是强势的一方。
    曹操首战不利,总得找个人背锅。
    但曹仁又是他的心腹大将,且此战的的确确是拼杀到了最后一刻,已经尽力了。
    曹操只能先安抚住东线兵团的心,然后拿出自己惯用的“画饼”战术。
    即大军到后,巨鹿便能够收回。
    “……子孝,汝是说,李翊此次突袭,用到了前破袁绍的投石机?”
    下来,曹操单独找到曹仁,询问战场细节。
    曹仁奔逃一夜,满面血污,都还未洗脸。
    便灰头土脸地回答曹操说道:
    “…………然也,昔官渡之役,袁氏筑土山,据高临下,矢射吾联军大营。”
    “彼时李翊造此巨砲,势若雷霆,一击而袁氏之山崩。”
    “袁军震骇,吾曹氏将士亦为之瞠目。”
    “及攻巨鹿,李翊复用此砲,犹官渡之故智。”
    “彼骤然发难,末将未及清野固守,致令贼众得造攻具。”
    “向无此破城利器,末将必能坚壁以待魏公之援!”
    曹仁咬着牙,恨恨的说道。
    似对此次战败,颇为不服。
    曹操则背着手,眉宇间一川不平。
    “……且去工坊看看。”
    曹操领着众人去了工坊。
    众工匠见了曹操,各自下拜。
    曹操示意免礼,然后呼来工坊的领事,问道:
    “孤记得三年前,孤便命汝等仿照齐国的投石机。”
    “公等研制的如何了?”
    当一项可以改变战场形势的新型武器出现时,引起其他国家、诸侯的效仿是必然趋势。
    早在征袁术时,刘军第一次拿出配重式投石机时,就已经引起了当时人的震惊。
    彼时,作为军事家的曹操便敏锐地察觉到它在战场上的优势。
    便拨了一笔款,成立了专门研制配重式投石机的工坊。
    但由于赶上官渡之战,民众、工坊内迁。
    兼之年年的战乱,人口流失。
    导致研究工作在前期进展得极为不顺利。
    如今政局好不容易稳定下来,江湖巧匠们也总算得以安心仿造配重式投石机。
    “臣启魏公,仆等日夜仿制,未尝懈怠。”
    “然手中实缺实物可参,齐人所制砲车形制,仅凭士卒口耳相传。”
    “吾辈未尝亲睹其器,是故研制之事,迁延难进。”
    匠人唯恐曹操怪罪,率先先迭了一个甲。
    曹操面露不豫之色,他三年中,不惜砸重金,聘请天下得利的匠人好手。
    以此来仿造这配重式投石机。
    但由于齐国的保密技术做的太严了,兼之他们自己都用的很少。
    使得曹操三年时间都没能够仿制出来。
    “倘得一件参照之物,我等只需三月时间,便可造此砲车。”
    匠人们向曹操作出承诺,给他们样品,他们就能够仿制。
    不然,仅凭目击者口述,无异于盲人摸象。
    “……此事却难呐。”
    曹操也体谅匠人们的苦衷,因为要搞到一件真品并不容易。
    正如上面所说,齐国本身用的次数就少,曹操能夺取的机会不多。
    况且,这种威力巨大的投石机都是在什么环境下用的?
    那都是敌攻我守,别人要破我的城时才拿出来用的。
    说白了,人家是大顺风。
    我都已经龟缩到城下,被人家用投石机轰了。
    要能够去抢,还用得着缩在城里挨打吗?
    况且这种大型的投石机,用完都是直接拆毁。
    因为太大了,根本没办法长距离运输,更没办法存放于武库中去。
    除非曹操能够招诱到里面的技术工人,否则就只能是自家研究。
    “.既如此,可使奉孝先遣细作,阴诱齐匠来投。”
    “至于卿等……”
    曹操话锋一转,又将目光落在了众匠人身上。
    “且将现制之器呈上,此物用于大都守备,犹可为用。”
    投石机不单单可用于攻城,也能用于守城。
    甚至守城的杀伤力,比攻城的杀伤力要更强。
    毕竟攻城部队是直接裸露于野的。
    但能设置投石机的城池,都是些大型的坚城。
    小城不需要,也安排不了。
    坚城本来就易守难攻,一条护城河就能拦死一片敌军。
    更别说城门破后,还有瓮城。
    城墙过后,还有内城。
    东亚军事卷房,绝对不是乱吹的。
    眼下战事将起,曹操也顾不上去抄作业了。
    只让匠人们把现有的成果拿出来,安置在像邺城、邯郸这样的重镇之上。
    “……魏公。”
    领事的匠人向曹操谏言:
    “今制砲车之力,犹未及齐人之器。”
    “临阵之时,慎勿与之对轰也。”
    曹操颔首,接受了匠人的免责声明。
    眼下大战将起,还不是能用的资源都用上。
    但考察完工坊之后,曹操又亲自去了一趟校场,要检阅骑兵部队。
    建安初年,曹操以「天下骁锐」选练亲军,使曹仁之弟曹纯统之。
    它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虎豹骑。
    这支号称是三国第一骑兵的部队,是曹操重金打造的。
    首先挑人选拔方面,
    便是选用的百人将,非寻常士卒可入。
    他们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
    不单单是魏国的王牌精锐,更是曹操的亲卫。
    靠着击溃袁绍,占领河北,得到了大量的财富战马的曹操。
    亦是重金,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虎豹骑部队。
    而是促使曹操下定决心,咬牙组建这支精骑的原因。
    还是官渡之战时,见识到了刘营骑兵的威力。
    彼时的刘备,从公孙瓒那里继承到了五千幽州铁骑。
    而这些铁骑,无一例外,都配备了双马镫与高桥马鞍。
    这两样东西的出现,使得骑兵在马上的平衡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战斗力暴涨。
    曹操当然不能放过这偷学技术的机会。
    当然了,比起配重式投石机的复杂技术。
    这双马镫与高桥马鞍就没什么技术可言,更无保密性可用。
    最多就是在第一次亮相时,惊艳全场。
    后续莫说亲眼见过,哪怕只是听过,都不难造出双马镫与高桥马鞍。
    毕竟这个时代本来就有马镫和马鞍。
    尤其是历史上的虎豹骑,很有可能就已经用上了双马镫和高桥马鞍。
    这也是其战斗力强的原因。
    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就是,曹魏的虎豹骑,就是早期重骑兵的雏形。
    所以当刘营使用双马镫与高桥马鞍时,与其说是被曹操偷学了,不如说是提前几年被他使用了。
    曹纯知曹操要来检阅虎豹骑的训练成果,乃请曹操登台。
    是日,
    霜风凛冽,旌旗蔽空。
    台下千骑肃列,铠曜寒日。
    马喷白气,寂然无哗。
    三通鼓响过后,虎豹骑纵马直出。
    冲击木垒,槊出如雷。
    瞬息间,樯橹尽摧。
    复有驰射草人靶,箭去似蝗,百步贯札穿杨。
    然后骑兵分成两队交锋,刀槊铿锵,火星迸溅。
    观者皆股栗,赞叹不已。
    曹操大喜,掷杯于地,又厉声下令道:
    “夺旗!”
    话甫方落,尘烟骤起。
    两边骑兵已挟旗而返,马汗如浆,人息未乱。
    曹操观之大悦,顾谓诸将说道:
    “……善!善!大善!”
    “虎豹之威,可裂金石。”
    “昔卫青有骁骑,光武置突骑。”
    “今孤观众儿郎,岂让古人乎?”
    “刘备所恃者,不过得公孙续幽州边骑五千耳。”
    “今孤亦具虎豹骑五千,足可当刘备。”
    可以说,开战之前,曹操所做的一切工作。
    都是在为对付刘备做准备。
    刘备有攻城利器?
    好,我砸重金,聚集天下的能工巧匠,也给我仿制一个出来。
    刘备发展骑兵,不仅得了辽东的好马,幽州公孙氏还带了先进的骑兵战术?
    好,我还砸重金。
    完全对标刘备的骑兵部队,设置虎豹骑。
    总之一句话,不管齐国研制什么,搞什么军事动作。
    齐国有的,魏国不能没有。
    ……
    据后世的史学家分析,
    当时魏国的财政支出,军事占比达全国的70%。
    同期的齐国,军事支出,仅占全国总支出的45%左右。
    剩下大部分都用于民生建设,整顿吏治。
    故史学界批评曹操穷兵黩武,详见于《后汉书·国用志》:
    ——“魏据中原,拥中国之众,然岁赋所出,军资居十之六七。”
    “甲胄、舟车、粮秣之费,倍于齐。”
    “齐修文政,轻傜薄赋,岁入泰半归于庠序、河渠、仓廪。”
    “故吏治清明,民无怨怼。”
    “魏之失,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穷兵。”
    “兵甲虽众,民心已去,此所以为昭武所乘也。”
    “故观魏齐兴亡,岂非兵多者败,民附者昌乎?”
    ……
    曹操并不缺钱,他自己的家族本身就很有钱。
    何况真到了缺钱的时候,他还可以去盗墓。
    作为早期的盗墓达人,曹操为此还专门设置了两名官员。
    ——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
    所到之处,可谓是“破棺裸尸,无骸不露。”
    每次所掘,必得金巨万。
    曹操是典型的“黩武”思想,认为国家的一切优先级都应该为军事服务。
    只要先把敌人打倒,解除外部威胁后,就能够慢慢恢复民生。
    所以即便是饮鸩止渴,曹操也在所不惜。
    曹操见虎豹骑如此骁勇,对战事的信心倍增。
    将所配之剑赐予曹纯,曹纯谢过。
    三军将士,齐齐跪伏,高呼:“必胜!”
    在检阅完军队过后,曹操又做了如下部署。
    使夏侯渊接替曹仁,总领东线战事。
    把曹仁派往汝南,改为总领南方军事。
    一面致书荆州刘表,约他攻打孙权的庐江,并表示会让曹仁出兵配合。
    曹操此举,也是想强行将刘表拉下水。
    毕竟荆州位于大后方,是没办法支持他打刘备的。
    但却可以让他帮忙打孙权。
    孙权现在是刘备的狗腿子。
    仗着周瑜、程普等老将,一举偷袭了他的淮南。
    曹操之所以选择隐忍,一是因为他的战略重心在北方,不敢轻易调转南方去。
    二是因为他故意“割肉”,把自己深耕多年的肥肉淮南让出来,诱刘表去夺。
    要知道,淮南一直是刘表心心念念的领土。
    为此,他期间费了无数粮草,前后扶持了多个傀儡势力。
    可最终却被孙氏给摘了桃子。
    再考虑到孙刘两家的仇恨,曹操坚信,只要他肯牵头作保。
    已经称了楚公的刘表,肯定愿意出兵庐江。
    曹操的亲笔书信很快发到了襄阳。
    此时的刘表正卧病在床,痛楚难当。
    医者在旁侧为他小心翼翼地上药,半晌过后,才道:
    “回禀楚公,您所害之病乃是背疽。”
    刘表闻言,即命侍从取镜来观。
    观之痈大如豆,赤紫溃脓。
    实在是痛彻骨髓。
    “此何病也?”刘表问。
    “明公之恙,乃膏粱之毒也。”
    医者耐心为刘表解释,“久坐少动,案牍劳形,血瘀于背。”
    “忧思郁结,荆襄多故,气滞于中。”
    “两毒久攻,故发为疽。”
    刘表自入荆州后,整天都想着如何把荆州给治好。
    如何平衡四大世家,如何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可不就案牍劳形,忧思郁结了吗?
    “此病可疗否?”
    刘表汗水涔涔落下。
    医者答曰:
    “在下可先为楚公以金刀决脓,艾灸围毒。”
    “然后要药石调理,只是毒发已深。”
    “还须楚公遣虑释怀,以平心火啊。”
    意思就是让刘表心态放宽点,不要整天劳神,想东想西。
    刘表慨叹道:
    “孤镇荆襄十五载,未尝一日安枕,今果遭此厄乎!”
    刘表心情郁闷至极,无心见客。
    有侍者答,邺都有使求见,刘表只道不见。
    侍者又补充说,魏国已经发兵了。
    刘表这才引起警觉,忙命人呈书上来。
    快速地浏览一眼,刘表惊讶道:
    “齐魏两国,已举国动员,要打大决战了?”
    不怪刘表如此惊讶,因为齐魏两国的大战,可以说是一点儿前兆都没有。
    前伐袁术,后伐袁绍。
    哪一次不是闹得天下皆知?
    还没开战,每个人都捂紧了自己的裤腰带,深怕战事将他们裹挟。
    可如今的齐魏交战呢?
    说打大战就打大战,一点儿流程都不走。
    甚至刘表接到曹操这封信后,李翊都已经率兵夺取了巨鹿了。
    现在曹操、刘备都在本国动员兵马将要在北方来一场大会战。
    双方真是连演都不演了……
    不过,天下形势走到这一步。
    任谁都能看得出来,最终这天下,只会落在齐魏楚三国君主的手中。
    是汉室宗亲,四世三公姻亲的刘备?
    还是善晓兵机,宁我负人的奸雄曹操?
    亦或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的刘表?
    “曹使现在就在屋外等候,不知楚公是否要见上一见?”
    侍者小心翼翼地问道。
    刘表迟疑半晌,还是同意了接见曹使。
    使者正是此前来过荆州,邀刘表称公的满宠。
    满宠上来便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讲出了魏国的请求。
    “魏公之意,愿贵国速发兵讨孙氏。”
    “魏公已遣曹仁将军,总督南方军事。”
    “若贵国肯兴师,届时我国必当遣兵相助。”
    刘表沉吟许久,谓身旁侍者道,“扶我起来。”
    侍者小心将他搀扶起身,刘表掠过满宠,来到窗前。
    眼前是霞光万丈,耳边是清风长存。
    望着荆州这大好的河山,刘表心中心涌澎湃。
    不仅涌现一个念头,
    如今魏国邀自己出兵庐江,会不会是上天给自己的最后一个机会?
    他秉持了半辈子的“猥琐发育”的理念,对外方针始终是假他人之手,维护边境稳定。
    可现在,再不出手……
    想到这儿,刘表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膛,感受背后那透骨的疼痛。
    如果再不出手,或许他就已经苟不下去了……
    唉……
    刘表叹了口气,旋即对满宠说道:
    “烦满使归报魏公,孤人愿举楚国之师,讨伐孙氏。”
    “惟望贵国届时互通声气,互为犄角。”
    “……若克此役,魏取河北,楚收江南,各得其所。”
    显然,刘表、曹操都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此战,即便赢了,也是不可能一战灭得了齐国的。
    齐国底子太厚了。
    刘备就算输了,丢了河北,他还有山东。
    山东丢了,他还有淮南。
    容错率之高,估计老刘这辈子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多谢楚公,在下一定会将贵国之意,如实禀报给魏公。”
    满宠拱手谢过。
    刘表欲待让满宠在驿馆里歇息几日,满宠以公务在身为由辞去。
    送别满宠,刘表立马召集文武议事。
    “……诸公,在座公卿与孤皆共事十余载。”
    “我等非惟君臣,更是良师益友。”
    刘表情到深处,潸然泪下。
    “孤得至于斯,实赖诸卿效死力、竭股肱,夙夜匪懈。”
    “孤心感佩,铭戢五内!”
    众文武见此,无不愕然。
    都不明白刘表怎么会突然召他们,聊这些。
    蔡瑁是刘表近臣,平日多监视刘表生活起居。
    早有人报知他刘表密召过医者。
    以为刘表大限将至,乃出列说道:
    “……我等此生能为楚公效力,亦是荣幸倍至。”
    “楚公但有吩咐,吾等一定肝脑涂地,赴汤蹈火。”
    “绝不推辞!”
    蔡瑁只道刘表要死了,准备交代后事。
    他可是盼着自己的外甥刘琮能够接替大位的。
    现在出来示好,也是想占个先机。
    其余诸大臣,见蔡瑁如此殷勤谄媚,暗道这其中肯定有事儿。
    遂也纷纷出列,声泪俱下:
    “臣等皆愿为楚公效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众大臣齐齐跪伏于地,场面极为壮观。
    刘表见此,满意地点了点头。
    “……善,既然诸位都没有意见。”
    “那出兵征讨孙氏事宜,就这般定了罢。”
    嗯?
    此言一出,群臣无不愕然。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知刘表怎么突然便要征讨孙氏了。
    大家伙儿瞧你那憔悴模样,又是煽情,又是召群臣的,都以为你要交代后事了。
    结果这老头忽然说自己要征讨孙氏,直接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
    “……诸卿且听孤直言。”
    “适才有魏使至楚,约孤共伐孙氏。”
    “淮南本属楚疆,奈刘备背信在前,诈我许多粮秣舟师。”
    “今复纵孙氏侵占庐土。”
    “此仇不雪,岂丈夫哉?”
    刘表目光一沉,变得凛冽起来。
    “……故孤决意举倾国之师,伐孙氏以正天讨。。”
    “当以兵锋复我淮南故疆!”
    “未知诸卿可有异议否?”
    荆州号称北连汉川,带甲十余万。
    这话从来都不是虚言。
    真正虚的是刘表没办法调动这十万军队。
    所以曹操评价刘表是“有名无实,徒有其表”。
    这也是限制刘表对外方针,只能扶持附庸的原因之一。
    此前镇压荆南叛乱,因为那是荆州的内部矛盾。
    刘表能够调动荆州士卒,去维护荆州的繁荣稳定。
    可当要让荆州的世家们,对外打出去,这就有些难办了。
    为此,刘表决定最后赌一把。
    赌上自己当了十五年的“乱世良牧”的声誉、威望,向荆州众世家施压。
    逼迫他们出兵,为自己的理想蓝图最后勾勒一笔。
    赌输了,刘表就真的满盘皆输。
    威望从此一落千丈,苦心经营的“中立”方针也将一夜崩塌。
    赌赢了,霸王之业可成。
    刘表敢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已经没什么好怕,没什么好失去的了。
    恰好曹操又给了他这么一个契机。
    抓住这个契机,最后赌一把罢……
    “……楚公。”
    别驾刘先正欲出声谏言。
    刘表立马出声打断:
    “别驾,此刻只讨论对孙氏的作战方案。”
    “若有所想之他语,且待日后再提罢。”
    “……是。”
    刘先只得喏喏而退。
    (本章完)